醫院 | 醫生 | 郎中 | 科室 | 疾病 | 癥狀 | 藥品 | 藥企 | 藥店 | 械企 | 快訊 | 百科 | 方劑 | 就醫 | 護理 | 臨床 | 論壇
養生 | 美容 | 塑身 | 運動 | 飲食 | 古法 | 針灸 | 推拿 | 拔罐 | 刮痧 | 專題 | 視頻 | 診斷 | 教育 | 展會 | 圖庫 | 微博
·生活中如何認識保健品的誤區  ·拔罐療法:火罐你了解多少呢  ·打造水嫩肌膚 讓女人更加柔美
·膳食國粹:中醫藥膳 傳世養生 ·防好夏季病 健康歡度盛夏     ·夏季6節氣養生之中醫寶典
  文章
  • 文章
  • 醫院
  • 醫生
  • 疾病
  • 癥狀
  • 養生
  • 飲食
  • 古法
  • 方劑
  • 專題
  • 視頻
  • 圖庫
 
方劑頂部通欄廣告 1000x70
中藥常識
服用中藥 不得不知道的細則
www.dngmy.cn  2016/8/1 15:07:51  編輯:搜中醫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更多
復制網址 打印 我要說兩句
  在喝中藥時,為了避免藥效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是有很多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的,否則就不會有效果。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最常見的服用中藥細則,幫你更加正確的服用中藥,快來一起看看吧。...

    在喝中藥時,為了避免藥效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是有很多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的,否則就不會有效果。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最常見的服用中藥細則,幫你更加正確的服用中藥,快來一起看看吧。

 

    服用中藥怎么避免副作用

 

    嚴格遵守國家關于毒性,限劇性中藥中成藥管理的有關規定,特別是關于28種有強毒的中藥及4種中成藥管理的規定。像西藥中的毒品一樣,有強毒的中藥中成藥也應實行專人管理、專柜保存。

 

    凡應該炮制的中藥一律依法炮制,禁用生品內服。

 

    配方人員應受過專業訓練,配方發藥時應執行查對制度。凡標箋不清或可疑品種應查對清楚后才可發出。

 

    注意藥物適應證。據研究,半夏對缺乏胃酸的孕婦病人可損傷胎氣,而胃酸正常的孕婦病人則無此弊病。

 

    配伍要恰當。例如,據報告“四逆湯”的毒性比單獨應用附子降低75%。應用常山時加入半夏可防常山所致的嘔吐。

 

    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體質等因素,嚴格掌握毒劇藥品的使用劑量,一般從小量開始,逐漸加大用量。在無醫生指導情況下,不可隨意超量亂用。

 

    根據藥物特性采用正確服用方法,如煎麻黃去沫,鴉膽子用膠囊或桂元肉包裹服用。

 

    內服外用藥品要分開放置,特別是某些有毒的外用中成藥要妥善保管,防止誤作內服。

 

    毒藥包裝用具或盛器不經徹底處理,嚴禁盛裝他種藥品或食品,也不應隨便亂丟,應作妥善處置,以免他人誤用中毒。曾有用裝過砒霜的口袋裝面粉而導致中毒的報道。

 

    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時采取措施,特別是毒性強烈的中藥中成藥更應如此。

 

    在服用中藥期間,醫生會要求患者忌口,這是為什么呢?

 

    服用中藥忌口的原因

 

    服中藥時一般應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腸胃負擔,從而影響病人的康復速度。脾胃虛的患者,更應少食該類食物熱性疾病,應禁用或少食酒類、辣味、魚類、肉類等食物,因為此類食物有膩滯生熱、生痰的作用,食后會助長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藥時,應少食具有收斂作用的生冷及酸味食物服溫補藥時,應少飲茶,因有些茶性涼下氣,能降低藥物溫補脾胃的功效吃鎮靜、催眠等藥物的前后也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這些藥物。

 

    服清熱涼血及滋陰類藥物時,不宜吃辣物。因為辣的食物性熱,而中醫辨證為熱證的病人(有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紅痛、舌干紅、苔光剝等癥狀),服辣的食物會抵消清熱涼血藥(石膏、銀花、連翹、山梔、生地、丹皮等)及滋陰藥(石斛、沙參、麥冬、知母、玄參等)的作用。

 

    藥物與食物配合不當,則會降低藥效,甚至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口苦咽干、煩熱不安、大便秘結、血壓升高、神衰不寧、心動過速、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一般要忌多糖、高脂、辛辣等食物脾胃虛寒、手足冰涼、大便溏薄、血壓偏低、心動過緩的患者要忌西瓜、冬瓜、蘿卜、綠豆、生梨、甘蔗、蜂蜜、鱉等生冷寒涼、滋膩、粘滑的食物畏寒發熱、頭痛心煩、便秘尿黃、口舌潰爛、癤瘡腫瘤者忌食竹筍、豆芽、絲瓜、韭菜、茄子及海鮮類食品。

 

    服用清內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治療“寒證”服用中藥時,應禁食生冷食物。服用這些藥物時,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療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服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會影響人體對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其他飲料如咖啡、可樂、雪碧都不宜喝;應以喝白開水為主。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服用中藥一定不能加糖哦。

 

    服用中藥不能加糖的原因

 

    大多數人習慣在中藥湯劑里放點糖,使得服用時口感好一些。其實,去苦味隨意加糖不可取。從中醫觀點來看,糖也是一味藥。此外,加糖還可影響某些藥物有效成分的發揮和吸收。例如,紅糖中含有鐵和鈣等成分,容易與中藥的一些成分發生相互作用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在許多退熱中藥中加糖,可能減弱其清熱效果。如果有健康疑問,您可以搜索關注生命方程官方微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項目辦的中醫專家線上坐診,免費給您做中醫指導。

 

    正確的服用中藥,別忘了以上幾點哦。

更多
復制網址 打印 我要說兩句
本品干燥根莖,呈長圓柱形,長10~20cm,直徑約1.5cm,具多數不規則的分枝。外表面土黃色,有多數細縱紋及突起的須根殘基,... [詳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組成: 生藕汁1杯,童便1杯,酒半杯,木耳3錢(洗去砂,瓦上焙脆,研入。白者更佳,但用1錢)。... [詳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方劑精華
冬季長凍瘡如何治療呢?治療凍瘡的方法有哪些... [詳細]
冬天里,很多人都容易鼻子出血,那么到底是什... [詳細]
或許很多人都想不到,薄荷、蒲公英、馬齒莧等... [詳細]
熱門詞典
位置: 在眼外眥處方約1分處取之,左右共計2>>詳細
鄂ICP備12017609號-5 鄂公網安備42010302000145號 搜中醫 搜中醫網 @2010-2020 www.dngm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熱線:027-83600006 傳真號碼:027-83669123轉615 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  
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