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也叫漢族醫藥,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勞動人民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下來的。如今,隨著對中醫藥資源的開發和研究,許多民間藥物也歸入中醫藥的范疇。所以,中醫藥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不論產于中國,外國均稱中醫藥,簡稱中藥。
中醫藥以中醫的臟腑經脈理論為核心,以君臣佐使為配伍原則,輔以四氣五味、升降沉浮之法;在生產工藝上,采用物理方法,盡量保留天然藥材的藥性,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將多味藥物配合同用,利用藥性的配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藥物療效上,中醫藥的藥效及治療周期長,但是副作用小、治標治本,克服了西藥副作用大和易反彈復發的缺陷。因此,中醫藥在預防疾病和治療慢性疾病上有明顯的優勢。
近年來,中醫院行業發展態勢積極。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的中醫藥工業總產值已達7866億元,占醫藥產業規模近1/3,中藥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目前,中醫藥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標準數量達649項,中醫藥發展平均年增率約為29%。
中醫藥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醫改政策穩健落地,行業變革悄然而至
近年來醫藥行業改革政策頻出,大多瞄準醫藥行業現存問題,例如一致性評價、兩票制、審批審評制度改革等,無疑都將對醫藥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而17 年將是這些政策穩健落地的一年,預計兩票制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一致性評價開始快速推進、審批審評將加速解決目前積壓嚴重的問題,有理由相信17 年將是改革落地、效果漸顯的一年,也將是醫藥行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
2、醫藥國企改革進入業績兌現期
醫藥行業中國企占據著重要地位,多數具有優質的產品、品牌、渠道資源,而其所在的競爭性行業又是本輪國企改革放開力度較大的領域,從央企到地方國企大部分在15、16 年進行了包括員工持股、股權激勵、并購重組等多種形式的改革,我們認為這些改革將在17 年顯現效果,有望兌現為較好的業績增長,個股機會值得關注。另外部分正在進行改革的國企,后續發展也值得關注。
3、創新在行業發展中的地位將更為顯耀
創新一直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隨著國內醫藥環境的變化,創新藥物、急需藥物等的審批審評加速,國內醫藥企業有望走出低水平的競爭,更多的走向創新。國內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在藥物研發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一些領域已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我們認為在更加注重新藥研發的環境中,創新對行業的發展將有更大的促進作用,布局較早的優質創新藥及仿制藥企業有望進入收獲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相信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深化、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以及中醫理論的科學推廣,中醫藥行業的市場地位將持續提升,未來成長空間廣闊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