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方法和注意事項
www.dngmy.cn 2013/10/24 15:15:09 編輯:搜中醫 來源:互聯網
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使氣血平靜,診室也要保持安靜,以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病人情緒的波動,并有利于醫生體會脈象。在特殊情況下應隨時隨地診察病人,又不必拘泥于這些條件。...
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使氣血平靜,診室也要保持安靜,以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病人情緒的波動,并有利于醫生體會脈象。在特殊情況下應隨時隨地診察病人,又不必拘泥于這些條件。
1、時間:診脈的時間最好是清晨,《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經絡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币驗榍宄繒r間病人不受飲食、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體內外環境都比較安靜,氣血經脈處于少受干擾的狀態,故容易鑒別病脈。但也不是說其 他時間就不能診脈,汪機認為:“若遇有病,則隨時皆可以診,不必以平旦為拘也?!笨偟膩碚f,診脈時要求有一個安靜的內外環境。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使氣血平靜,診室也要保持安靜,以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病人情緒的波動,并有利于醫生體會脈象。在特殊情況下應隨時隨地診察病人,又不必拘泥于這些條件。
2、體位:要讓病人取坐位或正臥位,手臂放平和心臟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于切脈。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
3、指法:醫生和病人側向坐,用左手按診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診病人的左手。診脈下指時,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內側關脈部位,接著用食指按關前的寸脈部位,無名指按關后的尺脈部位,三指應呈弓形,指頭平齊,以指腹按觸脈體,用指腹感覺較為靈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長相適應,身高臂長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部位取準之后,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稱為總按。為了重點地體會某一部脈象,也可用一指單按其中一部脈象,如診寸脈時,微微提起中指和無名指;診關脈則微提食指和無名指;診尺脈,則微提食指和中指,臨床上總按、單按常配合使用。
診小兒脈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因小兒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關尺,且易哭鬧,不合作。
4、舉按尋:這是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和挪移,以探索脈象的一種手法。
滑伯仁《診家樞要》說:“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按、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伏于肉下者,陰也,臟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于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沖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庇幂p指力按在皮膚上叫舉,又叫浮取或輕??;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間,叫按,又叫沉取或重??;指力不輕不重,還可亦輕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尋。因此診脈必須注意體會舉、按、尋之間的脈象變化。
此外,當三部脈有獨異時,還必須逐漸挪移指位,內外推尋。尋者尋找之意,不是中取之義。
5、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診脈時,醫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勻,用一呼一吸的時間去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如脈之遲數,均以息計。另外,還提示醫生診脈時,要虛心冷靜,思想集中,全神貫注 地體會脈象,《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持脈有道,虛靜為?!?。
6、五十動:每次診脈,必滿五十動。即每次按脈時間,每側脈搏跳動不應少于五十次,其意義是:一方面借以了解脈搏跳動五十次中有沒有出現結 、代、促脈。但必要時可以延至第二第三個五十動,總以達到辨清脈象為目的,所以每次候脈時間以3~5分鐘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醫生診脈時不得三舉兩按草率從事。
人中穴以急救著稱,其實,該穴還有很多功效。人中穴又稱水溝穴,位于鼻子下面的鼻唇溝正中及上1/3與中1/3的交界處,...
[詳細]
聞診即通過聽聲音和嗅病氣測知病況,聞的內容具體來講,可以分為聲音、語言、呼吸、嘔吐、腸鳴和病氣等。...
[詳細]
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所便,就是所宜,是說醫生臨證時要問病人怎樣才覺得適宜。唐代著名醫家孫...
[詳細]
陰陽,既能概括整個病情,又能用于一個癥狀的分析。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出:“察顏切脈,先辨陰陽?!?,還說“陽...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