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 | 醫生 | 郎中 | 科室 | 疾病 | 癥狀 | 藥品 | 藥企 | 藥店 | 械企 | 快訊 | 百科 | 方劑 | 就醫 | 護理 | 臨床 | 論壇
養生 | 美容 | 塑身 | 運動 | 飲食 | 古法 | 針灸 | 推拿 | 拔罐 | 刮痧 | 專題 | 視頻 | 診斷 | 教育 | 展會 | 圖庫 | 微博
·生活中如何認識保健品的誤區  ·拔罐療法:火罐你了解多少呢  ·打造水嫩肌膚 讓女人更加柔美
·膳食國粹:中醫藥膳 傳世養生 ·防好夏季病 健康歡度盛夏     ·夏季6節氣養生之中醫寶典
  文章
  • 文章
  • 醫院
  • 醫生
  • 疾病
  • 癥狀
  • 養生
  • 飲食
  • 古法
  • 方劑
  • 專題
  • 視頻
  • 圖庫
 
現在的位置:首頁 > 疾病庫 > 耳鳴耳聾
● 耳鳴耳聾
疾病名稱:耳鳴耳聾
疾病別名:突發性聾、爆震性聾、傳染病中毒性聾、噪聲性聾、藥物中毒性聾、老年性聾、耳硬化癥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
所屬部位:頭部
發病人群:男性,女性,老人,兒童
癥狀體征:耳鳴耳聾
疾病病因:耳鳴耳聾有虛實之分,實者多因外邪或臟腑實火上擾耳竅,亦或癖血、痰飲蒙蔽清竅;虛者多為臟腑虛損、清竅失養所致。1.風...
耳鳴耳聾 基本介紹

    一、分型論治
    耳鳴耳聾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大類,一般來說,起病急、病程短者以實證為多見,常見于風熱侵襲、肝火上擾、痰火郁結、氣滯血瘀等證型;起病緩慢、病程較長者以虛證為多見,如腎精虧損或氣血虧虛等。
    1.風熱侵襲
    主證:突起耳鳴,如吹風樣,晝夜不停,聽力下降,或伴有耳脹悶感。全身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發熱惡寒等,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外襲,肺經受病,宜降失常,外邪循經上犯,蒙蔽清竅,故耳鳴耳聾;風熱上犯,經氣痞塞,則耳內脹悶;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發熱惡寒、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等均系風熱表證。
    治法:疏風清熱,宜肺通竅。
    方藥:銀翹散加減。臨床應用時可加入蟬衣、石菖蒲以疏風通竅;若無咽痛、口渴,可去牛蒡子、淡竹葉、蘆根;伴鼻塞、流涕者,可加蒼耳子、白芷;頭痛者,可加蔓荊子。
    2.肝火上擾
    主證:耳鳴如聞潮聲或風雷聲,耳聾時輕時重,多在情志抑郁或惱怒之后耳鳴耳聾加重。伴口苦,咽干,面紅或目赤,尿黃,便秘,夜寐不寧,胸脅脹痛,頭痛或眩暈,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證候分析:肝膽互為表里,足少陽膽經入耳中,肝火循經上擾耳竅,則耳鳴耳聾;情志抑郁或惱怒則肝氣郁結,氣郁化火,故使耳鳴耳聾加重;肝火上炎,則面紅目赤、頭痛或眩暈;肝火內熾,灼傷津液,則口苦咽千、便秘搜黃;肝火內擾心神,則夜寐不寧;肝經布脅肋,肝氣郁結,則胸脅脹痛;舌紅苔黃、脈數主熱證,脈弦主肝病。
    治法:清肝瀉熱,開郁通竅。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方中以龍膽草、梔子、黃芩苦寒直折,清瀉肝膽;柴胡疏肝解郁;車前子、澤瀉、木通利濕清熱,導熱下行;生地養陰清熱;當歸養血活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肝瀉熱、開郁通竅之功。臨床應用時可加石菖蒲以通竅。若肝氣郁結之象較明顯而火熱之象尚輕者,亦可選用丹桅逍遙散加減。
    3.痰火郁結
    主證:耳鳴耳聾,耳中脹悶,頭重頭昏,或見頭暈目眩,胸院滿悶,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無味,二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痰火郁結,蒙蔽清竅,故耳鳴耳聾、耳中脹悶、頭重頭昏或頭暈目眩;痰濕中阻,氣機不利,則胸院滿悶、二便不暢;痰火犯肺,肅降失常,則咳嗽痰多;痰濕困脾,則口淡無味;內熱則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內有痰熱之證。
    治法:化痰清熱,散結通竅。
    方藥:清氣化痰丸加減。方中用膽南星、瓜蔞仁化痰清熱;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健脾利濕;黃芩苦寒清熱;陳皮、枳實行氣解郁;杏仁降氣化痰。諸藥合用,使氣順則火自降,熱清則痰自消,痰消則火無所附。臨床應用時,可加石菖蒲以開郁通竅。
    4.氣滯血瘀
    主證:耳鳴耳聾,病程可長可短,全身可無明顯其他癥狀,或有爆震史,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脈細澀。
    證候分析:耳為清空之竅,若因情志郁結,氣機阻滯,或爆震之后,致瘀血停滯,耳竅經脈痞塞,則耳鳴耳聾;舌暗紅或有瘀點、脈細澀為內有瘀血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通竅。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方中以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麝香、老蔥辛香走竄,行氣通竅;生姜、大棗調和營衛。諸藥合用,可行氣活血,去瘀通竅。臨床應用時,可加丹參、香附子等以加強行氣活血之功。
    5.腎精虧損
    主證:耳鳴如蟬,晝夜不息,安靜時尤甚,聽力逐漸下降,或見頭昏眼花,腰膝酸軟,虛煩失眠,夜尿頻多,發脫齒搖,舌紅少苔,脈細弱或細數。
    證候分析:腎開竅于耳,腎精虧損,不能上奉于耳,則耳鳴耳聾;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齒為骨之余,腎元虧損,髓??仗?,必頭昏眼花、發脫齒搖;腎主水,腎氣不固則夜尿頻多;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酸軟;腎陰不足,虛火內擾心神,則虛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弱或細數為精血不足之象。
    治法:補腎填精,滋陰潛陽。
    方藥:耳聾左慈丸加減。方中用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滋陰補腎,磁石重鎮潛陽;五味子收斂固精;石菖蒲通利耳竅。亦可選用杞菊地黃丸或左歸丸等加減。
    若偏于腎陽虛,治宜溫補腎陽,可選用右歸丸或腎氣丸加減。
    6.氣血虧虛
    主證:耳鳴耳聾,每遇疲勞之后加重,或見倦怠乏力,聲低氣怯,面色無華,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耳竅失養,則耳鳴耳聾;氣虛則倦怠乏力、聲低氣怯;血虛則面色無華;脾虛失運,則食少、腹脹、便溏;血虛心神失養則心悸失眠;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為氣血不足之象。
    治法:健脾益氣,養血通竅。
    方藥:歸脾湯加減。方中以黨參、黃芪、白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龍眼肉養血;酸棗仁、茯神、遠志養心安神;佐木香理氣,使補而不滯;生姜、大棗調和營衛。諸藥合用,既能益氣又能養血。若氣虛為主者,亦可選用益氣聰明湯加減。
    二、針灸療法
    1.體針
    局部取穴與遠端辨證取穴相結合,局部可取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為主,每次選取2穴。風熱侵襲者,可加外關、合谷、曲池、大椎;肝火上擾可加太沖、丘墟、中渚;痰火郁結可加豐隆、大椎;氣滯血瘀可加膈俞、血海;腎精虧損加腎俞、關元;氣血虧虛加足三里、氣海、脾俞。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或不論虛實,一律用平補平瀉法,每日針刺1次。
    2.耳針
    針刺內耳、腎、肝、神門、皮質下等穴位,中等刺激,留針20分鐘左右。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以上穴位,以調理臟腑功能。
    3.穴位注射
    可選用聽宮、翳風、完骨、耳門等穴,藥物可選用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等,針刺得氣后注人藥液,每次每穴注入0.5-1ml。
    4.穴位敷貼
    用吳茱萸、烏頭尖、大黃三味為末,溫水調和,放貼于涌泉穴,有引火下行的作用,適用于肝火、痰火、虛火上擾所致耳鳴耳聾。
    5.穴位電磁場療法
    用馬蹄形電磁鐵貼在耳部的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等穴上,采用間斷磁場(每秒20次,平均強度1300高斯),每耳治療時間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此法是運用電磁原理在耳部造成磁場,通過經絡穴位對磁場磁性的感應而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祛邪復聰。
    三、導引法
    1.“營治城郭”法
    以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做15分鐘左右。
    2.除耳鳴功
    平坐伸一腿屈一腿,橫伸兩臂,直豎兩掌,向前若推門狀,扭頭項左右各7次。
    3.“鳴天鼓”法
    4.鼓膜按康法
    以手食指(或中指)置外耳道口,輕輕捺按,兩側各捺按15~30次,每日3次。具有引動氣血流通的作用。

耳鳴耳聾 專家前三甲
王 芳 主任醫師
  專業經歷及研究方向介紹:1993年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臨床系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在內分泌科工作10年,2004年調.....
所屬醫院:山西省人民醫院
5.8
點評:14
醫術:6.0
態度:6.1
價格:5.3
張文超 主任醫師
  1997年獲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腫瘤學碩士學位,2008年取得天津醫科大學腫瘤學博士學位。2007年于上海交.....
所屬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
0.0
點評:0
醫術:0.0
態度:0.0
價格:0.0
張侖 主任醫師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頜面耳鼻喉腫瘤科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兼博士生導師、腫瘤學博士。曾分別于著名的.....
所屬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
0.0
點評:0
醫術:0.0
態度:0.0
價格:0.0
 
耳鳴耳聾 常用藥品
疏風散熱,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生疼,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好評醫院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0512-57310000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025-85637831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021-65415910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021-20256666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0452-2123282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0451-88029599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0451-87093300
醫院等級:二級甲等
0439-3337120
鄂ICP備12017609號-5 鄂公網安備42010302000145號 搜中醫 搜中醫網 @2010-2020 www.dngm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熱線:027-83600006 傳真號碼:027-83669123轉615 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  
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