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關,跟骨結節處會有大小不一的骨刺,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會產生無菌性炎癥。但足跟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癥反應的輕重有關,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系。
足底脂肪墊萎縮:脂肪墊萎縮后,會使足跟緩沖震蕩、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使足跟處更易受到損傷而有痛感。
足底跖腱膜勞損:一些行走時間過長、負重過度的人會引起跖腱膜的勞損,出現局部無菌性炎癥而有疼痛癥狀,部位集中于跟骨結節跖腱膜起點處。
足跟痛的癥狀
腳尖朝上腳后跟向下用力時,里面有針刺感覺;足跟外表皮紅腫,用手碰觸發熱;長途步行后疼痛加重,走路時踩在石塊上或下樓梯時,足部用力過猛會引起劇烈疼痛;足跟中央有一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嚴重者每走一步都疼痛劇烈。如要確定是否骨刺,需拍片確診。
中醫治療足跟痛
一般采用內服和外治兩法并用。先要辨證再來用藥,足跟痛基本分為三種癥型:氣滯血瘀型、肝腎虧虛型和寒凝血瘀型。
在醫師開的內服中藥的同時進行外治更有助于恢復。外治的方法主要有幾種:
一、每天用內服藥煎過的藥渣加適量醋,放入紗布袋里,熱度以合適為準,熱敷足跟處,一次15~20分鐘。
二、川草烏、伸筋草、透骨草等藥適量(根據自身情況,請醫生開出外敷處方),加醋適量,加入熱水,以不燙為適宜,每天泡腳,每天泡15~20分鐘,一副藥可用3~5天。泡腳后用軟膏劑或護手霜涂抹足跟處再進行按摩?;蛘哂煤线m的圓棍放在腳下來回滾動。
三、使用足跟墊。在稍厚的鞋墊上畫出痛點的位置,挖空,在空處墊上藥包??捎猛`仙、白芷以1:1的比例打成藥面做成藥包。也可不墊藥包使用。
日常保健方法
搜中醫網提醒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
盡量避免穿底很薄的鞋。要選擇橡皮底的柔軟鞋子。避免走在堅硬的地面上。
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抗勞損的功能,減輕局部炎癥。
盡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不時抬高足跟減輕足跟負荷。
床尾是沖著窗戶的,而且晚上喜歡開窗睡。這可是引起足跟痛的一個主要原因,長期足跟受寒造成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所以可以溫水泡腳,可以減輕局部炎癥,緩解疼痛,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理療。
如果疼痛劇烈,嚴重影響行走時,可采用局部封閉治療。
|